1、双方订婚。
年轻人男女自由恋爱或经媒人介绍,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,认同彼此的人品、家庭、喜好、性格、习惯和文化等,决定正式确定双方之间的男女关系,在步入婚姻殿堂期间,有个要紧的程序叫订婚,也叫定亲。
1.洽谈订婚事宜。
1、男方家选择具备肯定地位的长辈,或爸爸妈妈中的一个,与新郎一块前往女方家,双方父母正式见面,协商子女订婚事宜。主如果商议男方给的聘礼金额,及订婚的日子和地址等。
2、男方前往女方家洽谈订婚时,不能空手前往,需要携带肯定的礼品表示心意,建议提前筹备。
3、订婚宴会一般为女方筹备,男方通过彩礼的形式补偿给女方,或提前给女方(如当天的酒水、宴席开支等)。
2.男方筹备事情。
1、聘金。订婚时男方主要要为女方筹备肯定数额的聘金,这个聘金金额由两家商议决定,要给女方肯定数额的聘金,聘金一般是双数,为了讨一个吉利,也代表了对新人订婚的祝福。
2、聘礼。聘礼的单品和类型都是双数,类型,含义成双成对,大多是有鸡鸭鱼肉、烟酒茶叶、甜品点心、龙凤烛和礼炮等物品,鸡如果活鸡,鱼如果生鱼,酒最好是24瓶。订婚时送什么聘礼,要依据当地风俗习惯而定。
3、衣服首饰。订婚时男方需要送给女方金银首饰和衣服穿着打扮,首饰一般包含传统的三金(金戒指、金项链、金耳环)。可以是男方购买,也可以给肯定的成本由女方自己挑选择和购买买。
4、选定订婚地址。在得到女方认同之后,男方需要探寻适合的订婚宴会请场地,在挑选过程中,需要得到女方家人的同意与认同,以便捷宴请两方的亲友宾客到来。
3.女方筹备事情。
1、做好订婚宴会的茶点、水果、烟酒等筹备,招待安排。
2、给前来职员发喜糖、喜烟。
3、有媒人的,需要筹备一个红包。
4、男方有回礼风俗的,需要筹备一份回礼。
4.订婚事情步骤。
1、邀请客人。双方提前邀请少量至亲,主如果舅舅、姑妈或叔叔、爷爷、姥爷等人,在订婚当日参加。
2、互赠订结婚典礼物。当天,男方要提前将送给女方的聘礼、三金和礼品等送到女方家里。女方,也会赠送给男方一身衣服及部分礼品,含义嘘寒问暖。正常状况,是男女双方都给彼此筹备一套衣服,作为订婚当天穿着打扮。
3、向爸爸妈妈敬茶。男女二人对爸爸妈妈敬茶。
4、佩带戒指。男女为他们在左手中指戴上订婚戒指。
5、喝订婚酒:两亲家一同举杯,感谢亲友见证,祝福小两口确定婚姻关系。男女双方向在座亲友敬酒,表示感谢。订婚酒一喝,象征着订婚仪式圆满成功。
6、宴会结束后,男方应送红包“压桌”给女方,回礼宴毕,男方应尽快离去,双方绝不可互道“再见”。
2、结婚以前筹备。
1.结婚登记。订婚之后,男女双方安排时间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。
2.结婚典礼前一个月。与主持人交流结婚典礼形式和内容。确认花轿、汽车、服饰、结婚宴会地址及场景装饰等细节,拍摄婚纱摄影片。
2.提前二周。公告亲朋好友,告知结婚典礼形式。期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或民族服饰,体现民族特征。
3.提前一周。安排化妆、场地布置、婚庆用品、摄影摄像、菜单酒水、亲友座次和伴郎伴娘等细节。
4.提前一天。与轿夫(司机)、主持人、摄像师、伴郎伴娘及爸爸妈妈等人,一块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,演练结婚典礼当日过程。
3、迎娶新娘。
1.祭祖。男方在外出迎娶新娘之前,先祭拜祖先。
2.出发。迎亲车队和职员如果双数,汽车为黑色或红色等彩色汽车,不需要白色车。
3.燃炮。迎亲礼车,在迎娶途中,应燃放鞭炮庆贺。
4.化妆。新娘在结婚典礼当天,做好化妆,穿上婚纱等,在家待嫁。
5.迎宾。礼车行至女方家时,有一男宝宝手持茶盘等候新郎,新郎下车后,应赏男生红包为答礼,再进入女方家。
6.讨喜。新郎应手捧鲜花,前去给房中待嫁的新娘。此时,新娘的闺蜜要拦住新郎,不准见新娘。女方可提条件,待新郎答应后,方可进入。
7.拜别。新人上香祭祖,新娘应叩拜爸爸妈妈道别,由爸爸盖上头纱,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。
8.外出。新娘应由福寿双全的女人长辈,手持竹筛或黑伞护送走至礼车。有些地方,由新娘哥哥背着或新郎抱着,送至礼车,但中途均不能放手停顿,含义一帆风顺。
9.陪嫁。女方给新娘子的陪嫁,由相应职员放到迎娶的新车上。传统陪嫁物品,一般有床上用品、家电、首饰、平时用品、喜蛋,及两篮装的花生、红枣、莲心、桂圆、鸡蛋等陪嫁物品,均需要用红色绸带系,或贴上红纸,表示喜庆。
10.礼车。在新娘上礼车后,车开动不久,女方父母应将一碗清水、白米撒在车后,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,未来的所有再也不予过问,并祝女儿每件事有成,有吃有穿。
11.燃炮。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,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。
在拜别到上礼车之后,新娘子应维持不高兴,轻声哭泣,以显示对爸爸妈妈养育之恩的依依不舍。
4、结婚宴会典礼。
1.摸橘。新娘子车队到达新郎家时,由一位拿着两个橘子的男宝宝来迎接新人,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,并赠红包答礼。橘子要放到晚上,让新娘亲自剥皮,意谓招来“长寿”。
2.牵新。新娘走出礼车时,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手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,并扶新娘进家门。或由新郎抱着新娘放到客厅外的竹筛上。进门时,新人绝不可踩门槛,而应横跨过去。
3.跨火盆。新娘进门前,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,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。
4.上菜筹备。在结婚典礼开场倒计时前督促酒店做好上菜筹备, 司仪进场宣告结婚典礼仪式正式开始。
5.爸爸妈妈致词。司仪邀请双方爸爸妈妈上台,分开就坐。男方右,女方左。男方爸爸妈妈致词,表达感谢和祝福。
6.新郎射箭。司仪邀请新郎登台,新郎向来宾致意打招呼。督导送弓箭给新郎,新郎向花轿或新娘方向虚发三只空箭。
7.新娘登台。新郎走出过道,在花轿前迎接新娘上台,男左女右新人就位。迎接时,由花童牵连理花、拉婚纱或撒花瓣。一般是4、5岁小姑娘,有的地方用5、6岁的男生,或一男一女,都有“早生贵子”之意。
8.拜天地。新人拜天地,跪拜爸爸妈妈,夫妻对拜,向双方爸爸妈妈献茶,双方爸爸妈妈分别给新人红包。
9.入洞房。新郎牵新娘在台上转一圈,坐下。
10.点喜烛。新人妈妈,点燃龙凤喜烛。
11.挑盖头。新郎用红秤杆,揭开新娘红盖头。
12.爱的誓词。新人互换信物,对彼此说出爱的宣言。
13.永结同心:司仪请证婚人上台,督导托盘送上裹红剪刀、中国结、同心锁。新娘用中国结套在锁中间,让新郎把锁锁住,之后双方剪下他们头发,含义结发夫妻。
14.合卺酒。新人共饮交杯酒,全体来宾,起立举杯祝贺。
15.礼成退场。结婚典礼主持人宣布礼成,新人退场。
16.新人敬酒。在结婚宴会上,用结婚礼服,敬酒时要换上中式的晚装礼服。敬酒由男方爸爸妈妈携带新人,一块敬酒,安排专人执壶倒酒。
在宴席快结束时,新郎新娘需要先到门口,等宾客出来后送宾客离开。